刚刚过去的圣诞节,又在网络上目睹了多起送礼不当导致的车祸现场。
想当年,我也不会送礼,但咱有职业技能啊。一份“送礼评估模型”送给大家。
送礼评估模型1.0,点击下载Excel版。
欢迎大家继续补充完善。
讲解:
首先,给直男解读一下:人,为什么要送礼?
人是社会性动物,意味着我们需要相互协作才能生存。
交流是彼此展开协作的前提和基础。
语言之外,“礼物”是我们表达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。
1、【用户】、【场景】、【需求】
首先要区分“送礼方”和“收礼方”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是否匹配。
举例来说,当年我媳妇的一个表弟要上大学,我们得送个礼物。当时决定送他一部新款的苹果手机。后来想了一下,礼品最终的使用方虽然是表弟,但“收礼方”其实是表弟的父母。而我们的“需求”或者说目的,也是为了巩固亲戚间的感情。如果只从表弟的需求分析的话,送他一部游戏机他最高兴。后来我们把手机换成了苹果笔记本电脑,都是7千块,但是电脑显得像是个学习工具。而且体积也大,看上去是个物件儿。
此外,场景的细分,可以是各种节日、生日、纪念日等,也要看具体场合。
2、【成本】
礼轻情意重。礼物的目的在于传递情感,而不一定在于礼物本身的价格。
当然,如果你希望的是通过礼物炫耀自己有钱,那可以把主礼换成一次奢侈的“体验”。比如一次昂贵的晚餐、演出等。直接消费,不能变现的礼物给受赠方的压力小一些。然后副礼送一些伴手礼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礼物很贵,远超了“情谊”部分,那就是行贿了。一些大公司会给员工规定收礼的限额,如果别人的标准是不能接收超过300元的礼物,而你为了答谢客户要送个500元的礼品就会非常尴尬。不要让“收礼方”感到为难是第一标准。
3、【风险】
不要送你不熟悉领域的物品,比如对方是顶级的摄影发烧友,你突发奇想送他一个500块的镜头,毫无意义。
同理,男性也不要送美妆、口红、香水之类的,因为你不懂。不懂的东西会有意料之外的风险。送包包的话也尽量选经典款。
4、【忌讳】
送礼是一件保守行为。
我有一个同事,第一次去见老丈人,知道对方喜欢书法,于是决定送一卷高档的书法用纸。被我劝下来了,主要是啊“送纸”不太好听啊。。。
另外,有一个“礼品悖论”,不要送那些本来就是礼品的东西,比如旅游纪念品。这些东西本身品质太差。
5、【喜好】
不要送自己喜欢,而“收礼方”不喜欢的礼物。这是一个常犯的问题。
我有一个同学,他很喜欢猫,于是他在女友生日送了她一只小奶猫。但没想到的是女朋友十分怕猫。但也不能把小猫扔了,导致了在女友生日当天发朋友圈四处送猫,可以说是车祸现场了。(张宇,你应该不会看我的博客吧?)
6、【炫耀值】
不能拿来炫耀的礼物,不是好礼物。
这里的一个技巧是,如果你经费有限,那么就只送细分领域(日化和饮食尤佳)最顶级的。比如巧克力领域最顶级的,洗衣液里最贵的。
7、【有趣】
有趣,比有用更重要。明年(2019年)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,早已不是物质匮乏的时代了,送礼不是接济。如果从有用的角度出发,送钱最有用。
送礼,大多数情况下是分享一种“有趣”。当然“有趣”的属性排在“炫耀”的后面。
8、【长期性】
长期性的优先级比较靠后,但也是需要考虑的。文明喜欢一份礼物可以最大化它的价值,长期性是个很好的指标。这里的长期性不仅仅是指经久耐用。一个难玩的体验也是可以被长期铭记和回忆的。
说到这,水杯是个很好的礼品选项。每个人都用,有使用频率和长期性,价格不贵,材质花样也多。这方面日本做的很好,国内还没有重视。
9、【效果评定】
这里的效果评定和我们做产品一样,不要听用户怎么说,要看用户怎么做。对方收到礼物之后有没有发朋友圈炫耀,有没有立刻使用。在反馈中学习,你的送礼本领就会日益精进了。
最后,实操环节,能把主礼、副礼填满也是考验“知识储备”的事情,盖得排行和淘宝推荐是个好帮手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
阅读延伸:
情人节为什么一定要送玫瑰?
情人节一定要送玫瑰!
不在于玫瑰本身,而在于玫瑰这个符号。商家已经把共识铺垫好了,你照做就可以了。
一定要送到办公室!
因为在办公室才可以炫耀。一束花,带来的价值是男朋友很爱你的确定性,又在同事面前炫耀的满足感。其价值可以说与一个名牌包类似了,性价比很高。
如此再看 roseonly 的商业模式,1500一束玫瑰也就不贵了,甚至很划算。roseonly卖的不是rose,而是only 。
同理,脑白金、小罐茶卖的也不是白金和茶,而是礼品这个符号。
所以,转给那个不会送礼的人吧,特别是不知道送玫瑰和包包的那个!